春季马铃薯栽培技术

2021-03-09 15:55来源:   作者:

选择适宜地块、施足底肥

应选择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为非茄果类、薯芋类蔬菜,无2年以上重茬的地块种植,不可选择发生过环腐病和疮痂病的地块。土壤以微酸性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

结合冬耕或春耕施足底肥,一般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3000kg或食用菌产持废菌料4000~500kg、过磷酸钙20kg、尿素10kg、硫酸钾25kg,普撒后,将地耙翻整平。

二、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优质、抗病、耐热、早熟、芽眼浅、休眠期短的品种,宜选用脱毒品种,如鲁马铃薯1号、鲁引1号、中薯3号等。

种薯应无病虫、无腐烂、无破损,忌用已感疮痂病、环腐病的种薯。

三、适时催芽早播

实行先期催芽、地膜覆盖、适宜早播。播种时要求10cm地温稳定超过7℃,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

播种前20~25d进行催芽。整薯播种时要求种薯重30~50g;切块播种时,要求薯块25g左右。切块应尽量带有顶部芽眼,使出苗整齐,每个切块至少有一个芽眼。切块刀口晾干愈合后,置于黑暗、潮湿条件下催芽;或在阴凉潮湿处做催芽床催芽,床内先铺5cm厚的砂,再密排种薯(块),厚度不超过5cm,后覆盖5~7cm厚的砂,保持床土潮湿、床温16~20℃。待芽长0.5~1cm时,摊开晾芽。播前应炼苗2~3d。

实行垄作,垄距90cm,垄高30cm左右,每垄双行,株距28~30cm,播种植密度为每667m24000~4800株。播种时,在垄开深3~4cm的沟,播后覆土平垄,覆土厚度应根据土壤类型而定,沙质土壤覆土厚度为8~10cm,粘质土壤6~8cm,出苗后及时培土,整平垄面覆盖地膜。

四、加强田间管理

出苗前应以提温保墒为主,并保持土表湿润,一般不浇水,如土壤干旱,应适当浇水。团棵到开花,以保墒为主,遇土壤干旱,应及时浇水,一般不追肥,注意不能大水漫灌。开花后进入结薯期,应保持土壤湿润,结薯期应注意培土,防止块茎膨大露出土面,影响商品价值。如底肥不足,应根据植株生长状况,用0.5%的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追肥1~2次,或在结薯前期每667m2追施三元复合肥10~15kg。收获前7d停止浇水和喷施化学药剂。

五、科学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环腐病、软腐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马铃薯瓢虫、螨虫、蚜虫等。应采用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

早疫病: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d一次,连喷2~3次。

晚疫病:发病初期,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d一次,连喷2~3次。

疮痂病:实行5年以上轮作;选用无病种薯,播种时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薯;提倡高畦(垄)栽培,避免大水漫灌。

环腐病:选用无病种薯,尽量采用整薯播种;播种前在室内晾种5~6d,不断剔除病薯、烂薯;播种前用50mg/kg的硫酸铜浸泡种薯10min;结合中耕培土,及时拔除病株。

软腐病:避免大水漫灌;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病毒病;加强田间管理,预防高温干旱;选用无病种薯;发病初期,用20%病毒A

500倍液喷雾防治。

马铃薯瓢虫:可以捕捉或诱杀成虫;人工摘除卵块;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73%的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等防治。

螨虫:可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等防治。

蚜虫:可用2.5%的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等防治。

六、适时收获

春马铃薯从出苗到收获需60~80d,在茎叶淡黄,基部叶片已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块茎表皮木质化不再膨大时,选晴天收获。收获后应放于阴凉处,摊晒2~3d,防止暴晒、雨淋。如作为秋生产用种薯,则应提前收获7~10d收获,以防薯块因高温感染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