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化苗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2021-01-17 17:07来源:   作者:

水稻白化苗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水稻白化苗是水稻生长期间出现的一种病害,那水稻白化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水稻白化苗应该怎么防治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水稻白化苗有两种:

1、零星发生的,叶片出生就发生白化,或部分长条形白化,其中全白的苗,大多数在三叶期枯死。

2、叶色从黄到白,常从尖端开始,此时如果采取灌水、施肥等措施或天气转睛暖,又能恢复生长。

二、白化苗病的发生原因:

第一种属于生理性遗传性病害,遗传因素引起。水稻白化苗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不受细胞质的影响。

第二种是气候因素引起,因秧苗受低温伤害,一般由于低温寡照所致,当气温低于20℃时叶绿素分解,高于32℃叶绿素不能形成,叶片白化。引起叶绿素分解所致。

第三种是营养因素引起。适宜水稻生长的土壤中有效锌的临界指标为0.05ppm,稻株正常含锌量为20-120ppm,如果低于这一数值,就会出现缺锌症状。水稻缺锌时,主脉有失绿现象,沿主脉向叶缘扩大而多呈黄白色,最后整个叶片呈褐色。

三、白化苗病的技术措施:

属于遗传性白化苗,一般少见,出现后难以防治。对于因低温冷害引起的白化苗,一是灌水护苗;二是增施速效氮肥,增强苗体抵抗低温的能力。缺锌苗的预防与转化措施:增施硫酸锌做基肥,一般亩用量1公斤,施在种子下面或旁边,表面施效果较差,要避免与磷肥混施。三是用1-2%的硫酸锌液浸种12小时或在秧苗三叶期、移栽前3-5天、移栽后5-7天、10-15天叶面喷施,可消除缺锌症状,增加产量。

关于就给大家介绍到这了,水稻白化苗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大家一定要针对具体的情况来防治,希望小编的文章对于大家解决水稻白化苗有所帮助。

水稻秧苗白化,常见的原因是体内缺少铁等微量元素,不能正常合成叶绿素。土壤偏碱,包括土壤本身偏碱,或者灌溉了盐碱含量高的水,或者苗床施用了偏碱性的草木灰等,土壤中的铁等元素呈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的状态,会引起秧苗营养缺乏。旱育秧苗床培肥迟,或者整地播种前施了还没有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秧苗生长期田间有机肥腐烂,土壤中的氧气被大量消耗,在缺氧环境下土壤中的铁等营养元素被还原成不能被秧苗根系吸收的还原态,也会引起秧苗缺素。受低温、病害(如立枯病)等的影响,水稻秧苗根系活力差,不能从土壤中吸收铁等营养元素,也会引起秧苗缺素。某些除草剂如异恶草松等在土壤中残留量大,也有可能引起秧苗白化。

水稻出现白化苗要调查清楚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白化秧苗喷施含铁、铜等营养元素的腐殖酸盐微肥,能通过秧苗叶片快速补充营养、减轻症状。有条件的可以加复硝酚钠,促进秧苗恢复。如果秧苗发生立枯病,根系腐烂,可以考虑用代森猛锌、霜霉成、嘧菌脂等药灌根或喷淋防治。旱育秧因施用有机肥等不当造成秧苗生长不良,必要时可以改旱管为水管,通常能使秧苗迅速好转,保住秧苗,但因秧苗根系大量发生,会失去旱育秧的优点。秧苗较大时,及早将秧苗移栽到大田,也有利于恢复。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