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橙叶病有哪些为害症状?该怎么防治?

2020-11-13 16:32来源:   作者:

水稻橙叶病有哪些为害症状?该怎么防治?

水稻橙叶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在全国各种植产区均有发生,一般能够造成发病田减产5%~15%,重病田减产达30%~50%。为了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病害,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其相关知识,详情如下:

为害症状:

水稻苗期至成株均可感染。病株基部叶片的叶尖先现黄化,继而向下或从叶缘向中脉扩展,终致全叶变橙黄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株中上部叶片亦逐渐变黄,植株矮小,新根少,分蘖少,叶片短窄,直竖,病株叶片与茎交角增大而近乎平摆,这与黄矮病相似,但病株无恢复现象。苗期及分蘖后发病易枯死。少数不枯死的则表现抽穗迟,穗小扭曲,空粒多,千粒重下降,或呈包颈穗。

传播途径:

水稻橙叶病菌是由电光叶蝉传染的,仅能通过叶蝉介体越冬。能传病的叶蝉个体占13%~68%,属持久性非经卵传播。气温25~30℃,平均为28℃时,在桂朝品种上潜育期为8~36天,平均为20.5天。发病株易干枯死亡,病株一旦死亡,就不再成为该病病原体来源。但由于该病病原体在叶蝉介体内循回期较短,在稻株内的潜育期11~29天,因此其侵染循环快,偶尔也可造成该病在一些地区或局部田块流行。田间稻株进入分蘖盛期,开始出现病窝。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品种合理布局,推广抗病良种,并尽可能连片种植以避免虫媒在不同熟期辗转传播。适当调整播插期,使稻株易发病的苗期及分蘖期避开虫媒迁飞传毒高峰,在广东晚稻病区宜推迟至立秋后插植。加强肥水管理,使禾苗转色正常,稳生稳长。

(2)化学防治:狠抓秧田期及插后分蘖期防虫控病。秧田应自秧针期始,连续喷药4~5次。本田返青至分蘖期喷药1~2次防治叶蝉。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或20%叶蝉散500~800倍液,或30%叶马乳油 600倍液等交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