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丰食安有保障——访衢江区种粮大户吴金有

2019-09-19 11:58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作者:
>

  “从国家层面来说,粮安则天下安;从农民个体而言,斗米即可使天下安。”中秋节前夕,记者在衢州衢江区莲花镇犁金园村见到晶有家庭农场负责人吴金有时,这个当地闻名的种粮大户如此介绍自己近30年的种粮心得。

  对于种粮,吴金有一直有股韧劲儿,初心依然。种粮面积从1996年的100多亩,发展到最多时的1500多亩,从晚稻种植到杂交稻制种,从探索测土配方到带头推广农村沼气,从规模种粮到示范稻田养鱼……吴金有先后获得衢州市“种粮状元”、省优秀种粮大户、省劳动模范、全国十大种粮标兵等荣誉称号。去年,还获得了高级农艺师职称。

  斗米怎能安天下?吴金有解释说,民以食为天,从国家角度而言,粮食安全事关社稷苍生,对于他这样的普通农民来说,只有坚持多种粮、种好粮,才能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贵重赛黄金。吴金有的种稻岁月,就是微缩版的浙江粮食生产变迁史。他1962年8月出生在犁金园村,正是大饥荒的后期。从小就在田里种稻干活,深知粮食的重要。那时全靠人力,连耕牛都是稀罕物。吴金有回忆起儿时的时光仍很感慨:“收割稻子的时候,一个人累死累活一天也收不了多少。”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种田的兴起,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等农用机械开始推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如今吴金有的农场,从育秧、插秧到收割、烘干,全都实现了机械化。他至今还记得2006年时,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他花4.2万元买了一台收割机,成为莲花镇第一个自掏腰包买农机的农民。后来,省里持续加大对农机装备的补贴力度,吴金有逐渐购买了秸秆粉碎回收机、插秧机、育秧机……田地扩大了,产量提高了,效率提升了,可干活反而轻松了。“我投入100多万元建设的烘干机房,再过几天就要完工了。3台烘干机,理论上24小时可以烘干1万公斤粮食。”吴金有欣喜地告诉记者,烘干机房还特配了一台秸秆气化炉,以粉碎压缩后的秸秆为燃料,制成燃气,代替电力和煤气驱动烘干机,既可大大节约成本,又实现了秸秆回收利用,可谓一举两得。

  变化的除了农业装备,还有生产技术。多年来,吴金有一直在探索高效立体种养模式,尝试稻田养鱼,在稻田边开鱼沟,养起了罗非鱼;实行“稻鸭共生”模式,利用鸭子解决稻田杂草、肥料、病虫害等问题。“农药用量大大减少,不仅节约了种植成本,还提高了稻米品质。”吴金有说,他还给这稻鱼米注册了“鱼米稻场”品牌,在网上卖到了每公斤10元。

  2013年前后,政府积极引导培育家庭农场,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吴金有敏锐地注意到政策利好支持,于当年12月注册了自己的家庭农场,从大户升级到“农场主”。

  作为现代农民的先行者,吴金有成为周边农户学习的榜样。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流转土地,走上了规模种养的致富之路,有的也成立了家庭农场,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放眼全省,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至去年底,已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8783家,经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35075个,农业龙头企业6070个。“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今年58岁的吴金有感慨地说,习总书记的话说得太对了,手中有粮心不慌,农民就要多种粮、作贡献。说到未来,他告诉记者,新时代的现代农业,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他正在谋划稻米深加工,引进高产优质品种,延伸稻米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作为一个老农民、老党员,我要把粮食种下去,多产粮、产好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