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0172号提案复函落实情况的函

2017-12-04 19:03来源:重庆市农委   作者:未知

渝农复〔2017〕170号


市政协民建界别:

贵单位在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上提出《关于重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第0172号),7月份我委给予了回复(渝农复〔2017〕163号)。此后,在刘强常委、副市长的直接领导下,我委庚即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委、市国土房管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等部门,对复函事项逐一分解任务、细化落实责任。现将7月份以来落实情况函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促进差异化发展”

立足资源禀赋,不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一是着力增强保供能力。截止到三季度末,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424.19万亩;今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9.94万亩,新补充耕地6.62万亩。预计全年粮食总产1166万吨左右,与上年持平。蔬菜、畜禽养殖稳定发展,前三季度蔬菜产量1417万吨左右,生猪出栏1241万头左右。二是着力推进“两区”建设。研究出台《重庆市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意见》,以30个粮食主产区县和26个产油大县为重点,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突出“两区”综合生产力建设、适度规模经营和综合配套,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两区”建设任务,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两区”。三是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带建设。以“大基地、小单元、多业主、单品种、集群化”的发展思路,推进优势产区向优势区域集中,全市主要特经作物的优势产业带正在逐步成型。目前,巩固发展柑橘产业带3个,建成3个茶产业综合示范区和5个茶产业重点区县。

二、关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着力推进特色产业链建设,加大农产品培育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扩大优质稻谷、杂粮杂豆等特色优质粮油种植面积。前三季度共调减劣质小麦和低效籽粒玉米28万亩,优质粮油比2016年增加250万亩,其中33个“贡米之乡”辐射带动发展优质稻465万亩。同时,特色效益产业加快发展。前三季度新增特色产业基地面积51万亩,其中,全市水果面积增加15万亩,达到626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31万亩,达到173万亩;茶园面积增加5万亩,达到75 万亩。二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以品牌为引领,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培育231个名牌农产品(有效期内)、2724个“三品一标”(有效期内)农产品。其中,“荣昌猪”在2017年中国第六届品牌农商发展大会上,被评为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三是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完善重庆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目前,已对500家“三品一标”农产品开展质量全程追溯和网销品控监管。确认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043个。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截至三季度,全市主要农产品总体合格率在98%以上。

三、关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业产业规模经营”

强化扶持政策措施,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是全面落实“三权”分置办法。全面推进并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确权农户640.2万农户,占应确权农户的95.77%。及时出台《重庆市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实施方案》,多形式放活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二是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截至三季度,全市流转土地1492万亩、流转率达42.7%,适度规模经营1233万亩,规模经营集中度35%。三是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构建以特色产业链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体系,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和紧密的利益联结等“四大机制”,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截至三季度,全市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8万家、农民合作社3万家、区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589个,亩均耕地综合产出提高到5623元,农民经营净收入增加到4150元,近3年年均增长9.4%,比全国平均增速快3个百分点。

四、关于“推进农业产城融合,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全面落实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不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发展壮大乡村休闲旅游业。一方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另一方面强化经营主体培育,将从事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培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10个,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区景点3000余个;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3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0亿元、增长28%。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网络营销平台,开展农产品同城配送业务。引导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民合作社与电子商务平台深度对接,建立利益合作关系。支持返乡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和退伍军人等参与电子商务发展。据统计,前三季度农产品网上交易额348亿元、增长70.6%,其中荣昌(国家)生猪交易市场网上交易303亿元。三是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聚;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研发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截至三季度,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2.6万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28.5%。与此同时,大力推进黔江区、江津区、忠县等3个国家级农村产业试点示范县和万州区、涪陵区、巴南区、永川区、潼南区、垫江县、酉阳县等7个市级农村产业试点示范县建设。

五、关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依托“一带一路”、重庆自贸区和渝新欧通道,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提高我市农业对外合作交流水平。一是积极参与农产品展示展销。参加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交会等六个境内外知名展会。推进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建成8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二是引导工商资本助农兴农。举办形式多样的工商资本下乡对接会、洽谈会。同时,与各类会展、推介会等相结合,引导工商资本积极投资农业农村。截至8月,全市实现农业招商引资协议约268亿元。三是支持农业企业对外合作交流。研究谋划《关于促进农业对外合作的实施意见》,引导、支持我市农业企业对外合作交流。在2017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与柬埔寨签约农业合作项目;重庆忠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稳步推进中国农产品坦桑尼亚展示中心建设。

六、关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积极转方式、促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一是转变财政支农方式。建立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研究谋划《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逐步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创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机制,平稳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截至三季度,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试点抵押融资21.64亿元,同比增长17.9%;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抵押融资14.18亿元,同比增长38.6%。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目前保额达到215亿元,参保农户156万户(次),已决赔款1.36亿元,受益农户22万户(次)。

与此同时,还统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他事项。一是扎实推进“三变”改革。结合重庆实际情况,研究谋划《关于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实施方案》,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增收的渠道多起来、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继续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防治水产养殖污染。截止11月8日,已完成禁养区养殖场(户)关闭或搬迁1061家、占总任务的99.7%,完成80.96万头生猪当量养殖污染治理、占总任务的99.95%。三是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配合环保局实施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初步建成73个美丽宜居村庄、171个绿色示范村庄和10个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市级示范片。截至10月底,已建成村社便道7174.85公里,完成全年任务的179.37%。同时,积极推进中央环保督察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基层供销社改革等。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作为全市“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百姓富产业兴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乡村。

此函已经市农委路伟主任签发。对以上答复,贵单位有什么意见请函告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2017年11月24日

(联系人:马天太,联系电话:89133347,邮政编码:401121)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12月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