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2017-05-23 16:44来源:辽宁海洋与渔业网   作者:未知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业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大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组织实施好《规划纲要》,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四个着力”要求,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做好《规划纲要》与年度计划的衔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扎实开展工作,认真检查督促落实,妥善解决执行中的问题,为实现全省“十三五”时期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辽宁省人民政府

  2016年3月14日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章奋力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发展基础

  第二节发展环境

  第三节指导思想

  第四节主要目标

  第五节发展理念

  第二章创新驱动发展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第一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第二节发挥创新示范引领作用

  第三节提升创新保障能力

  第四节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第三章全面深化改革培育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第一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节健全要素市场体系

  第三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第四节深化农村改革

  第五节深化财税投资价格体制改革

  第六节大力推进金融创新

  第七节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第四章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第一节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

  第二节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第三节支持企业走出去

  第四节更加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

  第五节完善对外投资贸易服务保障制度

  第五章强化基础地位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节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第三节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第四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六章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工业发展体系

  第一节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第二节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

  第三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四节积极发展消费品工业

  第五节发展优势产业集群

  第七章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服务业大发展

  第一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

  第二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第三节完善服务业发展保障机制

  第八章完善网络体系强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第一节构建现代交通综合网

  第二节完善能源设施网

  第三节构筑水安全保障网

  第四节加快高效安全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第九章促进协调互动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第二节主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三节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第四节支持民族和边境地区发展

  第五节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

  第六节大力发展蓝色经济

  第十章加快城乡一体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一节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二节建设宜居乡村

  第三节发展特色县域经济

  第四节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十一章推动绿色发展营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第一节推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第二节提高环境质量

  第三节加强生态建设与修复

  第四节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第十二章保障改善民生创造安居乐业人民生活

  第一节加大脱贫攻坚力度

  第二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第三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第四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五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六节推进健康辽宁建设

  第七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十三章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一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三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第四节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第十四章建设法治辽宁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发展

  第一节加强法治建设

  第二节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第三节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第四节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第十五章强化规划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第一节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节加强规划分工落实

  第三节加强政策项目配套

  第四节加强人才和科技支撑

  第五节加强实施监督评估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总体规划,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引领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奋力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辽宁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必须全面总结评估“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国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辽宁振兴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辽宁和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在稳定经济增长、深化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省“十二五”规划实施取得了重要成效,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7万亿元,年均增长7.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12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6万亿元。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职权1631项。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开始启动。商事制度、财税、金融、价格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流转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大连金普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对外合作领域和深度逐步拓展。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8.8∶54.1∶37.1调整到2015年的8.3∶46.6∶45.1。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民营经济投资比重提高到73.4%。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68%。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62.2%提高到2015年的67.4%。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全面推进,沈阳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稳步实施,突破辽西北取得明显进展。

  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哈尔滨至大连、沈阳至丹东铁路客运专线、大连至丹东快速铁路、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阜新至盘锦高速公路、沈阳桃仙国际机场T3航站楼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投入运营,实现陆地县通高速;大伙房水库输水一期、二期工程建成通水,辽西北供水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竣工投产。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青山、碧水、蓝天工程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辽河(凌河)流域、大伙房水源保护区、大连市、本溪县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民生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普及和公平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日趋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推进,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持续应保尽保,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9.7%。

专栏1“十二五”规划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2010年

规划目标

实际完成

2015年

年均增长(%)

2015年

年均增长(%)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3.5

97


97


耕地保有量(万亩)

6120

6120

[0]

7461.2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24.8]


[37.6]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1

4.5

[3.5]

4.5

[3.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17]


[1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8]


[21]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化学需氧量



[9.2]


[13.4]

二氧化硫



[10.7]


[17.8]

氨氮



[11]


[13.1]

氮氧化物



[13.7]


[19]

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38.24

42

[3.76]

40.9

[2.66]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2.82

3.2

[0.38]

3.06

[0.24]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1498

1708

[210]

1779

[281]

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3.4

95

[1.6]

96

[2.6]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



[125.15]


[129.25]

年末总人口(万人)

4375

4600

8.9‰

4382


注:①[]内为五年累计数;②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二节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站在新的起点上,既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互联网+”、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融合将对产业分工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经济复苏曲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围绕市场、资源、技术、标准等竞争更加激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发起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设置了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更加趋紧,地缘政治导致外部环境更加严峻。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达到新高度,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同时,国内传统要素优势减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增长动力减弱,风险挑战增多。

  从省内看,新一轮东北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同步实施,必将使辽宁的发展动能和优势得到充分释放。我省产业基础较为雄厚,设施条件完备,为促进结构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就,为推动新一轮全面振兴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和发展基础。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新一轮全面振兴提供了根本动力和坚实保障。

  同时,我省发展形势更为严峻复杂,经济增速下滑,有效供给不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体制机制弊端突出,市场发育不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欠佳,国企改革未迈出实质性步伐,发展理念落后,历史欠账较多,民营经济实力不强;结构性矛盾凸显,传统产业竞争力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人才支撑不足;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

  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自觉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问题导向,以坚强毅力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切实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把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大业推向前进。

  第三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重大机遇,坚持以“四个着力”为根本遵循,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四个驱动”为引擎,培育壮大“六个新增长点”,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普遍提高城乡居民富裕程度,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局面。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中央对辽宁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是我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目标方向与工作重点,关系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今后五年,全省上下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四个着力”要求,以《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持之以恒抓落实,并全面贯穿于振兴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要切实摆脱习惯思维束缚,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改革、市场、开放“四个驱动”共同发力,精心培育壮大“六个新增长点”,努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切实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国资国企、事业单位、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

  ——坚持把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主攻方向。结合辽宁实际,做好“加减乘除”,多策并举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注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提高投资有效性,提高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层次和水平。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积极发展民营经济,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拓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空间,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坚持把着力鼓励创新创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引领和支撑。让创新贯穿全省一切工作,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兴省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壮大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激情,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

  ——坚持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着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就业优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美丽辽宁建设,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使全省人民共建共享振兴发展成果。

  第四节主要目标

  到“十三五”末期,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努力把辽宁建成体制机制重点突破、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创新创业成效显著、民生社会全面进步的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先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投资效益和企业效益明显上升,全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型省份加快建设,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构建创新型经济体系和创新发展新模式。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新型工业化水平达到《中国制造2025》第一阶段目标,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重点行业和企业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先进制造业强省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城镇化发展质量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构筑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城乡区域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高,“引进来”与“走出去”协调推进。全面完成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保持全社会改革振兴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健全,法治辽宁建设全面推进。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42%,森林蓄积量达到3.41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水平取得重大进展。收入差距缩小,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使全省人民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专栏2“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属性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速

[累计]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预期性

28700

39500

6.6%以上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预期性

11.2

14.4

 

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

67.4

72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57.3

65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预期性

45.1

>47

 

创新驱动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预期性

1.59

2.5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预期性

5

7.36


互联网

普及率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预期性

55.4

75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60

90


民生福祉

居民

收入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预期性

31126

42800

6.6%以上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2057

16600

6.6%以上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约束性

10.5

11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预期性



[200]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约束性



[8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预期性

1765

1908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万套)

约束性



[30]

人均预期寿命(岁)

预期性

79.1

80.1

[1]

生态文明

耕地保有量(万亩)

约束性


*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约束性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约束性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约束性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约束性

4.5

6.5

[2]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约束性



[*]

森林

增长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40.9

42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3.06

3.41


空气

质量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约束性


*


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下降(%)



[*]

地表水

质量

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约束性

44.2

51.2


劣Ⅴ类水体比例(%)

3.5

1.16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约束性



[*]

氨氮



[*]

<p align="center" c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