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叶蜂发生规律及防治

2020-01-17 18:13来源:   作者:

麦叶蜂幼虫

发生规律:麦叶蜂在北方麦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20厘米深处越冬,翌年3月气温回升后开始羽化,成虫用锯状产卵器将卵产在叶片主脉旁边的组织中,成串产下。叶面上出现长2厘米,宽l厘米突起。每叶产卵1~2粒或6—7粒。卵期10天。幼虫有假死性,1-2龄期为害叶片,3龄后怕光,白天伏在麦丛中,傍晚后为害,4龄幼虫食量增大,虫口密度大时,可将麦叶吃光,一般4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入土作茧休眠至9、10月才脱皮化蛹越冬。麦叶蜂在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水分充足,春季气温高、土壤湿度大适其发生,为害重。沙质土壤麦田比粘性土受害重。

防治方法:

一是农业防治。在种麦前深耕时,可把土中休眠的幼虫翻出,使其不能正常化蛹,以致死亡,有条件地区实行水旱轮作,进行稻麦倒茬,可消灭危害。

二是化学方法。掌握防治指标进行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麦叶蜂防治指标是每平方米达到30头,防治用药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或毒死蜱乳油,每亩40-5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