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与野蜂共舞 尝绿色“甜头”

2018-06-10 20:01来源:   作者:

  森林深处,房前屋后,一个个蜂箱错落有致地散布各处。“去年,不到半年我就赚了5万多元。”今天,三亚市育才生态区抱安村村民陈进忠一边照料着蜜蜂,一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自家的出蜜量比去年还高,估计会挣得更多。

  抱安村位于三亚市北部山区,是三亚最偏远的村庄,也是小有名气的“野蜂蜜村”。像陈进忠这样,依靠野蜂蜜增收致富的抱安村村民不在少数。2016年,全村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00人已全部脱贫,目前处于巩固提升阶段。

  2011年,三亚市实施森林生态补偿(试点)项目,抱安村成为首个试点村。不过,生态补偿的资金只够让村民们应付日常生活消费。要过上好日子,还是得自己动脑子,努力发展特色产业。

  如何把当地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抱安村根据实际情况,独辟蹊径。

  有“找蜂高手”之称的抱安村村民盆清才告诉记者,村子周边森林茂密,植被丰富,野蜂成群,采割野蜂蜜是一种不错的创收方式。

  “我有一个秘诀,就是用望远镜找,既不惊动野蜂,又能保护自己。”盆清才自豪地说,“我每年最多可以找到400多斤野蜂蜜。由于是原生态产品,这些蜂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如果只靠找,真的有那么多野蜂蜜吗?要做成一项产业的话,怎样才能获得长期效益?

  盆清才看出了记者的疑问,他笑着说:“我们给野蜂造了很多‘房子’,现在大城市讲究‘以房引才’,我们村就以蜂箱引蜂。”

  原来,除了上山找野蜂蜜,村民们还制造了许多蜂箱放在居所附近和山林里,吸引野蜂入住。

  野蜂在自然环境中“安居乐业”,几个月后就能酿出纯正的野蜂蜜,市场价格不错,约为每斤100元。

  目前,抱安村成立了蜂业合作社,推出了山野中华蜂蜜、大排蜂蜜等产品,获得了无公害产品认证,蜜期(3月至6月)可收割2万斤野蜂蜜。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育才生态区包村干部刘会来介绍,抱安村今后将筹办野蜂业协会,传承改进引蜂技术,保护蜂群资源,提升蜂蜜品质,争取更高的市场认可度,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